第17章 鬼故事17(2 / 2)

潜水员陈涛的回忆录中补充了更多细节:当他凝视着守星者的玉盘时,他注意到玉盘表面有一层微弱的光芒在流转。这光芒柔和而神秘,仿佛是玉盘中蕴含的某种力量在缓缓释放。

突然,一道耀眼的蓝光从玉盘中爆射而出,形成一道巨大的光柱。陈涛的眼睛被这强烈的光芒刺痛,但他仍然紧紧地盯着光柱。在蓝光的照耀下,他惊讶地发现光柱中竟然浮现出一幅模糊的星象图。

这些星象图与穹顶星宿的位置和形状完全对应,就像是整个古城被设计成了一座巨型的星象观测仪器。陈涛心中涌起一股震撼,他开始意识到这座古城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。

然而,最令他心悸的是,当蓝光吞噬小赵的瞬间,他隐约听见了从青铜柱阵中传来的古老机械运转声。那声音低沉而持续,仿佛是巨大的齿轮在相互咬合,又像是星辰在缓缓转动。

考古队在暗河深处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,船舱内保存着一本完整的《璇玑图》手抄本。这本手抄本详细记载了利用星辉能量驱动机械的秘术,这让考古队员们对守星者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结合在明代守星者骸骨中发现的铁质机关关节,李教授推测不同朝代的守星者可能通过技术的迭代,不断升级这座星门守护系统。这个推测让人们对这座神秘的古城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索欲望。

龙骨山坐标的真相,就像被深埋在幽蓝深海之下的宝藏一样,至今无人能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。关于这个坐标,人们众说纷纭,其中一种猜测认为,星门可能是古人观测星象的坐标原点,而守星者则利用星辰的能量来维持它的运转。

小赵消失在那道神秘的光柱之中,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,那道光柱或许是通向另一个时空维度的通道。而那些在永夜中默默守护着星门的幽影,它们究竟在等待什么呢?也许只有等到下一个九星连珠的夜晚,一切谜底才会揭晓。

老张在临终前,向王启明透露了古卷的另一重来历。原来,那卷海图本是南洋船帮的镇帮之宝。二十年前,船帮的帮主在爪哇海打捞一艘明代沉船时,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刻有郑和印信的航海日志。

这本航海日志中详细记载了郑和船队在龙骨山的惊人发现。他们不仅找到了传说中的星门,还亲眼目睹了守星者用神秘的蓝光灼杀巨型海兽的震撼场景。这一发现无疑给龙骨山坐标的真相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。在这支庞大的船队中,有一些精通机关术的匠人,他们对那神秘的玉盘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。于是,他们开始尝试复制这个玉盘,希望能够解开其中隐藏的奥秘。

然而,就在船队返航途中,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席卷而来。狂风巨浪肆虐,船只在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。尽管船员们奋力抵抗,但最终还是有许多船只被摧毁,无数人葬身海底。

幸运的是,有少数人成功地带着海图逃离了这场灾难。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漂泊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回到了陆地。

王启明在整理老张遗物时,意外地发现了一本泛黄的《机关秘术》。这本书看起来年代久远,书页已经有些破损,但其中的内容却让王启明大为震惊。

书中详细记载了一种以星辉为能源的“守星傀儡”的制造方法。这种傀儡不仅能够自动运转,还具有强大的力量和防御能力。王启明不禁联想到那些在龙骨山海底古城中发现的“守门人”骸骨,难道这些骸骨就是那些“守星傀儡”的残骸?

结合之前在古卷暗码中发现的信息和这本《机关秘术》中的记载,一个惊人的推测在王启明脑海中浮现:郑和的船队可能并非失踪,而是奉命留守在星门处,守护着那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。而那些“守门人”骸骨,正是第一批以生命守护星门的殉道者。

龙骨山海底古城就像是一面青铜镜,映照出了跨越千年的文明守望。当九星连珠的夜空再次降临,也许会有新的探险者勇敢地踏上这片神秘的海域,揭开星门背后更深的秘密——那关乎人类与星辰的古老契约,以及被时光掩埋的文明遗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