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鸣师冤质讼督宪堂(2 / 2)

逆袭修仙 文岳 1691 字 3个月前

少年不受悬梁苦,老岁无闻后悔迟。

从此问津尚未晚,将来应有入彀时。”

批改完后,他把三篇文章仍旧放回书里,从椅子上下来,打开门,就到院子里去了。程翰林吃完饭,带着程斤回到书房坐下。程斤发现他的书放得位置不对,就拿过来翻开一看,只见三篇文章都被人动过笔,心里很诧异,说:“这是谁,竟敢来糟蹋我的东西?”于是把文章拿给父亲看。程翰林看了看,觉得批评得很恰当,诗句也明白易懂,只是字写得不太像样。他心里也觉得奇怪,就把看门的叫来问道:“我去吃饭的时候,有什么人进书房了?”看门的回答说:“没有外人,就二相公进来了,关上了门,玩了一会儿,就开门出去,到院子里去了。”程翰林心里疑惑:“难道是他?”回到院子里,把程覃叫过来,追问道:“你哥哥书房里的文章,是你批改的吗?”程覃只是摇头。程翰林又说:“夫人,你再仔细问问他。”苏氏夫人想尽办法吓唬逼问,程覃终于忍不住开口回答道:“是孩儿一时淘气,父亲大人不必责怪。”程翰林夫妇见程覃不仅会说话,还通文理,心里又惊又喜。

有一天,程翰林考问程覃五经、左史以及诸子百家等书籍,程覃对答如流,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。程翰林这才知道,程覃前世是个饱读诗书、无所不会的人。于是他对夫人苏氏说:“这孩子日后必定能振兴家门,可不能把他当成普通的庶子看待。”苏氏夫人回答说:“这还用你说。”从此,程覃就和程斤在一个书房里念书。程斤虽是哥哥,反倒受弟弟程覃的教导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切磋,一半年下来,程斤也被点拨得开窍了,后来和程覃同年考中了秀才。

程翰林家有一件传家之宝,是两枝金如意。十年前,程夫人夜里梦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走进她屋里,拿走了一枝金如意,还说:“程太太,我先借去用一下,十年以后,一定奉还。”天亮后,程夫人一看,金如意果然少了一枝,到处找都找不到。时间久了,也就不再提这件事。等到程覃出生后,程夫人在佛前求了一签,签文是这样的:

“玉麟成双非无缘,如意一支暗引前。

宝物还家可坐待,何妨借去已多年。”

程夫人把签帖拿给程翰林看,程翰林说:“覃儿日后长大成人,说不定真能让你再见到这金如意,也未可知。”暂且不提此事。程覃考中秀才时,年仅八岁,十岁就补了廪生,十二三岁就成了钱塘县的大名士。他侍奉父母极为孝顺,对待兄长也十分恭敬,每天和程斤一起发奋读书。但家里人只要一提起“师弟”两个字,他就忍不住落泪,说起“姊妹”两个字,更是整天伤心哭泣。父母问他原因,他却始终不肯说。程翰林猜测这事儿和他的前世有关,从此以后,夫妇二人也就不再问他了。馗儿转生的事情,暂且说到这里。

不知秋英在那边受罪情况如何?欲知后事,且看下回分解。